這幾次找軟體工程師職缺都與獵頭合作,前前後後也認識了十多位的獵頭,發現好的獵頭真的能夠帶你飛!這邊分享我合作過的四種獵頭類型,希望能幫助大家挑選合適的獵頭。

獵頭也要選擇嗎?當然,某方面來說我覺得獵頭算是公司與人選中間的媒介,如果這個媒介非常順暢且細心,整個合作的體驗將會非常好,找工作的過程也能更有節奏感。以下是我與多位獵頭合作的經驗,粗分出四種風格類型。

類型一:為人選著想、先提供價值、建立關係、細心 (激推)

我最推薦此類型獵頭!這種風格的獵頭一開始聯繫時通常會先了解人選心目中想要的工作類型,再透過此 criteria 下去為人選作客製化的推薦。你會覺得這樣的過程非常舒服,很像有專業顧問幫你過濾一樣,不用自己去刷職缺。

這種風格的獵頭會先為人選提供價值,並且付出同理心,而不是只為了達成自己的 KPI 而已。人選會覺得自己被看重後更想合作,某方面來說也進一步幫助獵頭達成他的目標,形成雙贏的局面。

同時他們也會請人選介紹自己過往的經歷,透過此過程更進一步理解人選的特質與專長,如此在推薦信或者後續提供的職缺品質都會更高。

另一方面,此風格的獵頭也會在 cold call 之後多次與人選作更多的討論(或閒聊XD)以建立良好關係,甚至在更多的面向上提供幫助!這會讓人覺得獵頭的確在意人選的職涯目標,而不像那種負面業務型拿了履歷、推薦給公司就算完成。

最後可能人選沒有選擇此獵頭推薦的職缺,他也會很開心(至少表面上?XD)的祝福並恭喜人選尋得下一份工作。畢竟未來還是有合作的機會,雙方保持好關係,下次人選有需要自然會與他聯絡。

這邊推薦幾位之前合作過且是此風格的獵頭,先說這沒有業配,單純只是我覺得很不錯推薦給大家!

(以下沒有優先順序,單純依照合作時間列點)

類型二:純粹討論職缺,並想辦法尋求媒合(普)

此種類型的獵頭合作起來蠻像和同事工作,他可能只會跟你討論手上的職缺,了解你的看法,並回頭去他手上的資料庫中撈出可能人選還會有興趣的職缺出來討論。

至於人選過去的經歷,除非推薦非主力程式語言的職缺時會問一下之外,基本上不太作詳細討論。某方面來說這不至於不好,但感受上相對類型一而言就沒那麼優,單純就是談 business,想辦法促成成交。

類型三:急的想要拿到你的履歷(不推)

遇過一個獵頭,打電話來馬上開始介紹一家公司,講話很急,很想趕快把這電話講完後拿到人選的履歷。草草帶過公司介紹後立刻講面試流程,對於該公司更詳細的問題暫時無法回答,同時表示這個職缺很趕很稀有,head count 可能馬上就會額滿,企圖讓人選感到 FOMO 後與他合作。

這種類型的獵頭除了讓人覺得很像業務之外,同時也會懷疑他手上的職缺是否有問題。與此獵頭合作要特別小心,同時盡可能自己上網多肉搜一下他推薦的公司,避免入火坑。

類型四:搞不清楚狀況,很菜,不細心(不推)

曾經與一位獵頭合作,加了 Line 後發現他丟的職缺根本與我無關,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搞錯人選了,所以丟了完全不合適的職缺給我。緊接著通話時詢問工作選擇條件,一聽到不接受博奕,竟然脫口而出:「娃~那我手上好像沒有什麼職缺可以給你了ㄟ!」頓時我心中三條線。但後來還是擠出一個職缺給他投,而且那個職缺是從他同事發來的月報中提出來詢問他才找到的,表示他除了事前功課沒作足之外,對於自己手上有哪些職缺也非常不熟悉。

本以為這齣就這樣結束,沒想到後續他在寫推薦信時,竟然對每一段經歷問我有沒有什麼想法,想要怎麼寫,然後寫出來的段落再「分次」丟給我查看。我想這應該不是由我來一起撰寫的吧!而且很多後續才詢問的細節,其實在一開始的電話都能討論到。表示他對整個流程不熟悉之外,亦透露出一種只想「交作業」的心態。

投遞後,最後回覆該公司目前想要找的人選比較希望有 xxx 的經驗,但具我所知比較需要此經驗的是該公司的另一個職缺,實在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整個搞錯。

雖然每個人都從菜鳥起步,但是細心卻能讓人感受大大不同,就算知道很菜可能還是願意提供機會試著合作看看。不過下次如果又遇到這種風格,我就不會花時間嘗試了。

以上就是我合作過的四種獵頭類型,希望能幫助到你找到合適的獵頭,一起尋找下一份更好的工作!

延伸閱讀

我如何在被裁員後,與 ChatGPT 合作於一個月內找到新的工作?軟體工程師的經驗分享
被新創公司裁員後,我學到的五件事

Written by J
雖然大學唸的是生物,但持著興趣與熱情自學,畢業後轉戰硬體工程師,與宅宅工程師們一起過著沒日沒夜的生活,做著台灣最薄的 intel 筆電,要與 macbook air 比拼。 離開後,憑著一股傻勁與朋友創業,再度轉戰軟體工程師,一手扛起前後端、雙平台 app 開發,過程中雖跌跌撞撞,卻也累計不少經驗。 可惜不是那 1% 的成功人士,於是加入其他成功人士的新創公司,專職開發後端。沒想到卻在採前人坑的過程中,拓寬了眼界,得到了深層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