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J
大學時主修生物,每天碰的大多是氨基酸、代謝、免疫等等和電子電路或軟體等摸不著邊的學科。做實驗時就像那種生化電影一樣(比如說惡靈古堡),實驗室裡擺著瓶瓶罐罐,拿著 pipette 做 sample 跑電泳等等,看看這次細菌有沒有乖乖幫我生產蛋白質。
到了大三選實驗室,想要改做動物相關的實驗,於是進入研究所學習電生理與老鼠開腦手術。這個手術很吃經驗,過程中需要使用顯微鏡操作,以及手指的穩定度。為了能夠成功在老鼠大腦中植入電極,並且在癒後能量測到訊號,學習過程中犧牲了不少老鼠的生命,至今還是感謝他們的付出。
電生理,或者說神經科學,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他集結了生物、電機、資訊等等領域。因為他是生物體的學問,勢必和生物有關。腦神經利用電訊號在溝通,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電路的知識和數學來建模,建模後可以利用演算法的方式來做研究或預測。因此實驗室裡也聚集了跨領域的學生,甚至還有自己的電子電路實驗室,於是我就好好利用了這個機會,把做電路當作興趣玩了起來。
那時候 arduino 剛出來還沒有像現在這麼流行,所以我從 8051 開始玩起,做一些解決攝影上問題的 project,比如說可以自動拍攝星軌或縮時攝影等等的電子快門線,這樣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錢。
記得最後要寫論文時,機械性刺激器的電路竟然壞了!為了能夠繼續做實驗,趕快用上之前玩 8051 的經驗搞了一個,剛好實驗室有洗電路板的器材,一路從光華買材料到實現都自己動手完成,成就感非常高!
畢業前智慧型手機開始出現,那時候想挑戰一下,做一個用手機 app 控制的藍芽遙控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用一個 8051 加藍芽模組,以及兩個小 8051 做 PWM 馬達驅動電路,硬是兜出了現在可能利用模組就能快速實現的遙控車電路。另外再硬幹 android app,也是完成了一個初步的作品,能夠有三段速前進,但是轉彎的差速控制有些問題,所以不太能轉彎。
之後憑著這些作品混入了系統廠工作,那時候做的是 EE,本來非常開心,因為可以參與設計電腦主機板,這是我一直以來很喜歡的東西。只可惜系統廠談不上設計,通常做的是與廠商要參考線路與無窮止境的 debug 和修板子,和我想要的創造性有段距離。
那時假日還蠻常和朋友騎檔車跑山,於是想要做一個記錄旅行軌跡的 app,除了可以記錄下這次的路線和照片作為參考外,還可以分享給別的朋友,讓他們也能照的旅程跑一遍。做著做著,騎腳踏車的朋友也覺得很實用,去紐西蘭騎車環島的時候還帶去紀錄一整圈。在那時的創業風氣下,果斷離職開始努力衝刺,也有幸加入 AppWorks 學習,認識很多創業同路的朋友。
只可惜第一個作品雖然有愛好者使用,但始終無法順利獲利,於是和 AppWorks 認識的朋友重新組隊,開始嘗試其他方向,比如說跟隨當時的議題做的同志交友 app,或是後來轉向的線上外文學習平台。可能我們都還太嫩,運氣也還不夠好,還沒找到正確方向前就要坐吃山空,只好先分頭想辦法專心賺錢工作去。
Voyaq – 型男熱點地圖 簡介
Spiik – 用外語說出影響力 簡介
那時先接案了一陣子,後來想說試試看軟體新創,也幸運的加入其中一間。但在工作過程中,開始領悟架構的重要性。雖然程式語言不難學習,但就像寫作文一樣,要寫得好,必須有架構,有條理。這些在以前的我是完全沒有意識到的,畢竟在草創階段,code base 量不會比一家已經運行五六年的公司大。只要 code base 長大,架構的問題就會開始浮現,後續維護和開發所需要的資源成等比級數上升!此外人的問題也會參與其中,如何在政治問題和解救崩潰邊緣的系統的確是一個挑戰。
轉職前,開始再度玩起 raspberry pi 等單板電腦,突然覺得,為何不自己用 SBC 架一個部落格呢?雖然工作用的都是雲端,但如果能用 SBC 架一個網站在家裡也是挺有趣的,於是就催生了 KodingWork,開始把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學到的知識,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分享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在軟體開發旅程中,多一點樂趣,少一點踩坑。